星期日, 7月 30

魔法肉骨茶


前些日子,蔡瀾到檳城“試吃”,準備把東方花園的美食介紹予香港豪華團。
短短三四天內他吃盡檳島美食。過程中他確實給予島嶼的佳餚極加好評。
更早之前,我又獲悉廣東美食家也在吉隆坡“找好吃”,準備把大馬的美食介紹予中國朋友。
馬來西亞地小人不多,美食集中。即便北馬和中南馬的口味不同,但也相差不遠。
反觀中國菜就因為各別地理環境的不同而差別甚大,味道完全不同,烹調手法更是相距千里之豪。
甭說中國八大菜系,就是同一省、縣、鎮和村也會出現同一菜色但卻完全不同味道的煮食。
就南方和北方菜系也一個偏甜、一個偏咸的大落差。
所以說,你若要把大馬最美味的菜餚介紹到中國北方,當地人也未必喜歡。
或許,甚至覺得它難於下嚥。記得我曾經把自認最美味的咖哩雞、
香辣得不行的東炎海鮮和羅惹等介紹予北京好友,他們也只勉強得說:不錯。
同樣的食物,我把它帶到上海。嗜甜的他們也覺得熱帶食物也不過爾爾。
唯獨中國人就偏愛一種馬來口味:肉骨茶。或許這種帶有茶藥味的食物,
中國人才覺得它有“似曾相識”的依戀。
所以,我說肉骨茶是大馬的“美味大使”。肉骨茶除了美味且烹調方便,
更重要的是只要買到肉骨茶包,再加上白蒜、老抽及適度的調味品等,
相信任誰都可以煮出一道美味的肉骨茶。
當時,我在北京的高級公寓,踏著由地面散發出的暖氣,
在漂亮的蛋黃色燈光的廚房內烹調肉骨茶。
連隔鄰的老大媽也探出頭來問:燒啥菜啊?這麼香噴噴的。
我跟朋友相望而笑。因為他也才剛剛知道這道不是茶、
更不一定要有肉小排的佳餚叫“肉骨茶”。
我沒有告訴他,其實肉骨茶這道美食只要根據茶包的要求,任誰烹調都一樣美味可口。
所以也別浪費太多氣力,硬要把什麼馬來美食如叻沙、福建麵、咖哩麵介紹給中國人。
同樣的他們所謂的簡單又美味的“木須肉”、“京醬肉絲”和“魚香肉絲”等,大馬人也未必會喜歡。
但,唯獨肉骨茶。

星期六, 7月 15

版納的一道沉香


看中國人喝茶的隨緣、隨性,你會發現到茶味中原來一直孕育著不同的茶葉芬芳。
喝茶可以是一口幾毛錢、也可以動輒一兩數千元的好茶葉。
中國由於環境的優越培養出各種各樣的茶種,但在當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喝得起頭牌靚茶。
眾多茶葉中,一泡泡的普洱茶從濃郁到淡香,其實就是中國人的最佳生活寫照。
古早前,普洱茶在民間是當著藥茶飲用,可消暑、去油膩。
後來在清代成為貢品後,普洱茶才一躍成為名茶。
原以為西雙版納就只有熱帶雨林,當喝到一口好茶後才知道最上等的普洱在這兒。
跟朋友了解發現許多人以為雲南的普洱地區是普洱茶的原產地,其實不是。
普洱這地方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而已。真正的普洱茶的故鄉是在版納、思茅和臨滄地區。
我喜歡喝茶,但對茶的認識極奇微少,只知道普洱茶是越老越香醇。
這全賴于製茶師傅的傳統發酵、緊壓及晾曬等好手藝,才把茶香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“睛時早晚遍地霧、陰雨成天滿山雲”是版納另一道風情。
也因為它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普洱茶生長的有利條件。
後來又打聽到普洱是少數民族的哈尼語,意思為 “水灣寨”,茶香遍山之餘更是風景如畫。
返馬後真的是忘了好多有關普洱的動人故事,直至最近閱讀林清玄的《菊花普洱》。
他說,內薀的普洱中再加點清涼的菊花,愈泡愈香。
我才在辦公室內泡起人生的第一泡“菊普”,啊真好喝。
甮理啥茶葉,難怪中國人喝茶只要隨意一掬,隨緣喝口普通茶就能回味無窮。
根本不必在意需要百年普洱或杭州甘菊搭配,恬淡中的一股陳味足讓飲者惦念著口口小綴得再不能的沉香。

星期二, 7月 4

這樣死去到底值不值得


近年,中國人即便再窮也不再害怕會餓死或凍死。
原來讓他們最容易和死神相遇的竟是最“時尚”的過勞死。
隨著改革開放,經濟不斷發展,中國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
,過勞死急速激增,根據統計每年中國人因過勞死的人高達60萬。
張小強是遼宁人,從農村到北京找生活。一天苦幹15小時是小事,
結束了營業他因為住在店內,也就必須象徵似的“看店”。
算算,他一天24小時差不多有20小時是在工作中度過。
問他幹得的累嗎?他笑著說:不會。再問他1個月多少薪水,
他說:500元人民幣。我嚇了一跳,在北京這樣低的薪酬,
這也太吭人了吧。再了解下去,原來這是當地的普遍行情。
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,人均勞動時間已
超過日本和韓國。隨著加班的普及,年輕人死在辦公室的例
子更是屢見不鮮。
一些白領雖然報酬雖高,但白天需要緊張工作、晚上還要陪
客戶,生活很不規律,但面對企業的晉升,他們常常被迫“自
願加班”。
由於就業競爭激烈,許多人害怕失去工作而主動加班。
雖然勞動法規定每日工作8小時,但加班已成為中國的職場文化。
過度加班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。
再看小驕是北京大學醫學院高材生。長得1米八幾的高個、
帥氣時尚,職業是開研新藥。8點30分上班,下午4點30分
準時專車載送回家。不只中國人羨慕,就連我也覺得他很棒。
可是有天我接獲他自殺入院的消息,百思不解。後來才知道
他為了一個得不到的已婚男人而割脈,再來又遇到工作的壓力。
他說,“我很累,從內到外。”
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面臨過勞死的威協。我們還以為只有先進
國家才有這樣的案例。“過勞”這個詞早已悄悄走進每一戶、
每一人的生活中。